欢迎光临 中国中小企业家网辽宁站  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三农十年1 > 详细内容
农业支持保护篇:真金白银支持农业“强筋壮骨”
发布时间:2012/10/7  阅读次数:2256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农业支持保护篇:真金白银支持农业“强筋壮骨”

  作者:赵经平 来源:农民日报

  2004年伊始,一份关于“三农”的“中央1号文件”正式印发,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的目光。

  这是时隔近20年后,中央1号文件再次锁定“三农”。此前,在上世纪80年代,农村改革初期,中央曾连续下发五个1号文件,指导“三农”工作,推动了农村改革前进的步伐。

  在这份《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》中,明确提出对农业要采取“多予、少取、放活”的方针。在当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,“工业反哺农业,城市支持农村”的重要论断被正式提出。

  “多予”、“反哺”,这是近十年来,中央对于农业问题的基本政策导向。十年间,一系列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陆续出台。国家通过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、地方重农抓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,建立了一套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。

  粮食直补,开启农业补贴政策新阶段

  ——农业补贴从补贴流通环节向补贴生产环节、从补贴消费者向补贴生产者转型,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。

  河南省滑县,一个在国内名头并不算响亮的地方。但说到粮食,这个县却是当仁不让的“明星县”——粮食总产20年位居全省第一,更从2003年起连续九年荣获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”,是全国唯一的“九连冠”。

  县农业局纪委书记郝广亮在这里主抓粮食生产十多年了。1999年,滑县的粮食产量达到99.5万吨时,郝广亮心想:产量要是能达到100万吨,就心满意足了。

  从99.5到100,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。

  没想到的是,就是从接下来的年头开始,全县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滑。到2002年,粮食总产下降到了90万吨。

  作为全国粮食的标杆县,滑县的粮食生产,其实是全国的缩影。

  但凡熟悉“三农”的人都知道,在世纪之交的时刻,我们的“三农”工作面临着怎样的情形:农业生产尤其是种粮的效益越来越低,农民纷纷进城打工,耕地大量抛荒……

  农业是共和国的基础。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?

  2002年起,在安徽省天长市、来安县,一项粮食补贴政策悄然试水——每斤粮食,国家直接补贴粮农0.055元。

 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笔补贴,却改变了粮食购销的大格局。

  过去,为保护农民利益,国家每年也都支付大量粮食补贴,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。但是,由于这种补贴的间接性,农民实际获益较少。而在安徽试点的这一政策,则绕过了粮食企业,将补贴直接发放给了生产者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粮食直补”。

  同时,在天长和来安,政府放开了粮食收购价格和购销市场,众多个体工商户纷纷涉足粮食收购。

  有了收购主体的多元竞争,农民的优质粮食自然可以卖上更高的价格。这也倒逼原本靠拿补贴收粮食过日子的许多国有粮企加快改革,减员增效。

  这一直补政策,经过在安徽、吉林等地几年的试点之后,于2004年起在全国全面实行。当年,中央为此投入资金116亿元。

  同年,国务院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。同时,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,确保不出现“卖粮难”。

  两年之后,针对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,中央在粮食直补之外,又拿出120亿元,建立农资涨价综合直接补贴制度,对种粮农民因化肥、农药、农用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。

  这两项补贴,尽管摊到每个农民头上并不算多,但随着补贴的持续增加,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
  安徽省阜阳市,一个有着“江淮百亿粮仓”之称的粮食大市,到去年为止已经连续四年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,连续八年丰收。而这份荣耀,正是始于种粮补贴开始发放的年头。

  “前些年阜阳还有土地撂荒的现象,这几年没有了,农民把沟边地头都种满了。”阜阳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说。

 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滑县。

  从2003年起,滑县农民就开始以“抵扣农业税”的方式,获取直补款。而当年,粮食种植面积也由2002年的218.9万亩增加到236.1万亩。2004年,滑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43.3万亩,总产105.5万吨。在瞄准100万吨这个目标五年之后,郝广亮终于得偿所愿。

  数字显示,我国全面实行粮食直补前,全国粮食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,而从2004年起到2011年,粮食面积开始连年增加,共增长1000多万公顷,总产由8613亿斤增加到了11424亿斤。正如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所说,2004年“国家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”。“八连增”的奇迹,也就此书写。

  加大软硬件投入,帮弱质农业“强筋壮骨”

  ——从对生产者进行补贴,到对农业服务提供支持,现代农业的根基逐渐打牢。

  种粮补贴开启了“八连增”的大门。但是,粮食生产的辉煌,又绝不是仅仅靠一两项补贴就得以实现的。

  采访过程中,与许多种粮农民交谈,他们也坦言,如今,相对于每亩百余元的补贴,他们觉得更重要的,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良种良法等科技的推广。

  科技和物质装备,这两者不仅关乎粮食增产,也是我国整个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核心问题。在我们常说的农民享受的“四补贴”当中,始于2002年良种补贴和2004年实施的农机具购置补贴,就是瞄准了这两方面。

  除了对生产者直接进行补贴,国家每年还都会拨付大量相关项目资金,为农业科研推广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服务支持。

  河南省封丘县李庄乡,地处黄河故道。当年黄河改道,留下了这里大面积的背河洼地,紧邻黄河却浇不上水,饱受盐碱、风沙、旱涝的困扰,亩产粮食最低曾只有几十公斤。

  像这样的“望天田”,在全国曾一度很常见。据统计,“十五”期间,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2567万公顷,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0万吨。

  自然灾害一次次拷问着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装备,也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最大硬伤。

  如今,来到李庄乡,记者看到的是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”的大片良田。封丘县县长李晖告诉记者,2005年以来,县里集中中央、省、市资金,对低产农田实施重点开发治理,使项目区内生产条件明显改善、旱涝灾害基本根除,平均亩产已经超千斤。

  进行土地开发治理的,当然不只是封丘。据统计,“十一五”时期,仅农田水利一项,中央财政就通过水利口安排建设资金达465.54亿元,比“十五”时期增长了277%;其他专项资金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889.8亿元;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约1600亿元。此外,中央每年都会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几十甚至数百亿元,重点支持各地区开展中低产田改造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。

  有大手笔投入的,不仅是农田基础设施这个“硬件”,也包括科技这一“软件”。

  农业的希望在科技。但到2005年,全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仅为48%,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尚不足0.25%,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。

  2006年底,科技部宣布,未来5年内,将工业领域和农社领域的科研经费比例从原来的7∶3调整到5∶5。同时,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主体计划中,将向农业领域倾斜。

  在重视科研投入的同时,科技推广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。2005年起,中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助、科技入户技术补贴等,以促进农民科学施肥,普及各项实用技术。2006年起,中央财政又设立了新型农民培训补助专项资金,用于对农村劳动力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学费补助。

  凡此种种,目的只有一个:通过实打实的投入,使农业“筋强骨壮”,不再“靠天吃饭”。

  不断查漏补缺,搭起“反哺”的制度框架

  ——在世贸组织的规则内,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,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都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?我们摸着石头过河,不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

  十年间,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农业支持保护政策,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一步步得以健全,对农业各个环节的支持也越来越细化。从“四补贴”陆续拓展到畜牧业、林业,草原、节水灌溉等领域,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覆盖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种子、农业机械、生产结构、生产技术、农产品加工、灾害救助等多个领域。

  这个搭建框架的过程,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。在世贸组织的规则内,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,究竟该如何实施“反哺”战略?十年间,我们不断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——

  2003年,禽流感在东亚爆发,国家出台专项补助政策,对动物疫病防治和畜禽宰杀提供补助,并在此后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。

  2006年,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河南、山东5个生猪大省,生猪出栏平均价格在1~5月份跌幅近24%,而5~12月间涨幅近65%,全年振幅巨大。为了稳定生猪市场,2007年7月30日,国务院出台意见,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、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等。

  当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应对大市场越来越吃力,农民开始自发联合起来组建合作组织时,2007年,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》颁布实施,明确了合作组织的合法地位。同时,从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针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纷纷出台,包括税收减免、发放补贴、贷款优惠等,促进了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。

  “农业大县,经济小县,财政穷县”,这是全国的普遍情况。毕竟,种一亩耕地,和“种”一亩工厂比较起来,其经济效益和税收贡献根本无法相提并论。

  不让种粮的人吃亏。同样,不能让抓粮食、抓农业生产的地方吃亏。在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之后,中央陆续出台了粮食、油料、生猪等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政策,拿出专项资金,帮助农业大县弥补财政缺口。在近几年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,农业部都会隆重表彰奖励当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。2011年,国务院首次召开全国粮食生产奖励表彰大会,对黑龙江、河南、吉林三个粮食大省各奖励2亿元,山东、江苏等10个粮食生产省各奖1亿元,200个产粮食大县各奖100万元。

  此外,还有诸如退耕还林、退牧还草补贴,提升土壤有机质补贴,养殖小区建设补助……大到全国性的粮油作物,小到偏处一隅的特色产业,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覆盖面越来越广。

 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已经由补贴流通环节向补贴生产环节、由补贴消费者向补贴生产者全面转型,初步形成了价格支持、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等功能互补,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。

  十年过去了,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,方向也越来越清晰。

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经济增速可能逐步放缓。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,我们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能受影响。未来一个时期,我们的农业补贴的规模将继续扩大,农业补贴政策将继续致力于多重目标,补贴框架体系将继续健全。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中国·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
联系电话:024-22511565传真:024-22511565 工作信箱:zglnqyw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