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中国中小企业家网辽宁站  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新闻 > 详细内容
紧紧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“牛鼻子”
发布时间:2013/3/5  阅读次数:883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紧紧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“牛鼻子”

  

     “十二五”期间,四川省将集中成片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,相当于新增一个成都平原——根据《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(2011—2015)》,四川将以每年建设200万亩的速度,全面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到2012年已累计建设了3265.3万亩,至2015年,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3865万亩,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43%。

  “从我省近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看,其耕地质量可提高1~2个等级,粮食生产能力可提高100~150公斤/亩,实现田网、渠网、路网‘三网’配套,有效促进机械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‘三化’联动,农田排灌能力、农机作业能力、耕地生产能力‘三力’提升,进而可大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实现产村相融互动发展。”3月4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亮出自己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观点:四川人均耕地仅0.99亩,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目前中低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还有63.4%;耕地肥力低,水土流失面积大,旱地、水田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,耕地“占优补劣”现象普遍,耕地污染日趋加重。要实现四川粮食基本自给,只能靠提高耕地质量来弥补数量的不足。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已成为我省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项重要的战略性、基础性工作。”

  任永昌介绍说,四川省坚持“粮食生产重点区域布局在哪里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哪里、新农村示范片落实在哪里,高标准农田建设就布局安排到哪里”的原则,从2012年开始,四川省纳入规划的50个重点县(市、区),每年将确保新建1个5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未纳入规划的50个非重点县(市、区),确保将每年新建1个20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。逐步建成一批5000亩以上示范片、1万亩以上示范区、10万亩以上示范带。

  “高标准农田承担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30%的增粮任务,项目区农户人均增收150元。目前重点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已经初现。”任永昌认为,未来,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成为四川省农业技术集成展示区、现代粮食产业基地重点示范区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先行区,为实现“千斤粮万元钱”、“吨粮五千元”目标起到示范作用。“随着各项任务的落实及资金的到位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‘源头活水’,农民群众将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。”

  如何围绕新增粮食生产能力、发展现代农业和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“三大任务”,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力,任永昌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和发布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,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财政专项资金,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;由农业部牵头下达项目,改变多头部门齐管没人管、责权划分不明确、财政资金分散的现状,解决投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,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。

  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,建设任务较重、验收认定开展难、工作推进不平衡。”任永昌强调说,方向上,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发展、新农村建设相结合,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。政策上,目前四川在全国率先制定了《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》等一系列规程,还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方标准,使得高标准农田建设步入了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轨道。“必须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,各地要形成合力,不能各自为政。”

  同时,任永昌建议,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奖励力度,明确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存量的50%和全部增量用于发展粮食生产;扩大国家种粮大户补贴政策试点范围,对种粮规模在30亩以上的种粮农户,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,逐步建立扶持粮食规模经营的奖励激励机制;尽快在川启动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和制种保险试点工作;建议中央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,进一步完善乡镇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,确实落实“三定”即定编、定岗、定员,确保履行农经管理职能职责需要;建议加大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力度,重点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预警监测、禁止生产区划分及修复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。
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中国·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
联系电话:024-22511565传真:024-22511565 工作信箱:zglnqyw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