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·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
联系电话:024-22511565传真:024-22511565 工作信箱:zglnqyw@foxmail.com
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
食用菌栽培方法简单,成本低、产量高、见效快,既适应工厂化生产,也适应一家一户生产。尤其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是一种方便、快捷、易行的利用方式,变废为宝,不仅保护了环境,充分利用了资源,而且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。陕西省通过7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,研究出了一整套适合陕西省的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。
1 培养料的准备
1.1 料的配制
按每667m2用玉米秆4000kg、猪(牛)粪3000kg、油渣250kg、氮磷钾复合肥75kg、腐植酸50kg、过磷酸钙50kg、石膏粉100kg、石灰粉125kg、绿有壮5kg、甲醛5kg.
1.2 培养料的堆制
选择地势高,近水源、电源,排水良好的背风水泥地块作为堆料场,同时还要有必需的遮阳、挡风、避雨的设施。选择鲜玉米秸秆,将其晒至半干,切成15~30cm长的小段后,直接堆料;如是预先储存的干玉米秆(麦草等),先将其切成15~30cm的小段(麦草不需切割),然后放在水中浸泡1~2天,放入石灰粉15kg/m3,捞出滤出多余的水分才能堆制。干性禽粪要先捣碎过筛,然后加水拌湿,含水量65%~75%为宜。
1.3 堆制时间
一般堆制在播种前20~30天进行,也就是8月上、中旬。
1.4 建堆
料堆要求宽1.5~2m,高1.4~1.8m,长度根据种植量决定。堆料时先在底部铺一层15~20cm厚的玉米秸秆,以利料堆通风透气,然后再均匀铺一层粪,粪层厚约5cm,再撒一层油渣,依次一层秸秆、一层粪、一层油渣堆积起来,料堆宽1.5m多,最后以粪盖顶。在铺料时每隔1m插1根直径10cm、长度在料堆高以上的棍子,堆料完毕后抽出木棍,形成一个通气口。同时要注意喷水,采用底部少喷或不喷、上部多喷的原则,以第2天早上料堆周围有少量粪水溢出为宜。建堆时还要注意料堆的四周边缘要陡直,减少料堆上下部宽度的差距,使料堆内的温度保持良好。料堆建成后,要用草帘覆盖,防止日晒雨淋。遇低温时,在第1次翻料或在下大雨之前可覆盖塑料膜,但不要密封,且雨停后要及时揭去塑料膜,防止料堆内氧气不足,发生厌氧发酵。
1.5 发酵和翻堆
一般进行4次翻堆。第1次翻料在建堆后第7天进行。正常情况下在建堆后第4天料堆内的温度会升至70℃以上,之后3天温度会慢慢降下来,此时进行第1次翻堆。具体操作方法为:将培养料扒开、抖松,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到外边,并适当喷水、调节湿度。添加过磷酸钙、石灰、复合肥等。调整料堆内的pH值,翻堆时若遇晴天,要用作物秸秆或草帘覆盖,遮挡阳光;若遇阴雨天,要用塑料膜覆盖,挡风遮雨,雨晴后及时揭去塑料膜。第2次翻堆在第1次翻堆后第5天进行,方法同第1次,并根据培养料的含水量情况适当补充水分,添加过磷酸钙和石灰,要撒均匀,重新建堆,料堆的高、宽度可适当减小,以1.4m×1.4m为宜。依次法进行第3次、第4次翻堆,依次间隔4、3天,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在70%左右,即手捏时有7、8滴水从手指缝渗出即可,调节pH值在7.5左右。翻堆完后,周围喷洒甲醛液起到消毒作用。
1.6 二次发酵
二次发酵是在专用发酵室或密闭的菇房里进行的。首先打扫干净室房,然后再进行消毒、灭菌处理。具体操作是:用0.3%的敌敌畏对整个墙面、地面、立柱、空间及周围喷雾杀虫,24小时后再用5%石灰水喷洒地面消毒。一般在室房内每100~200m2建1个灶台,火门放在室房外,灶体放在室房里,上放锅或铁桶,加入水。前发酵好的培养料趁热移入室房,建成若干小堆(以平铺一床为宜)或均匀松散地铺在发酵床上,拍平、轻压,厚度15~20cm.然后加热煮沸锅中的水,利用蒸汽加湿,使料温在60℃维持10小时左右后减少蒸汽,把料温降到50℃左右,继续发酵7天左右。当料温开始下降时,给室房内通入新鲜空气,使室房和培养料的温度调节到室温(25℃)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%左右,用手握成团,一抖即散。pH值在7.5左右。
2 栽培或管理
2.1 播前的菇房(棚)消毒处理
先将菇房(棚)内的物品清洗干净、晒干,然后密闭菇房(棚),按每1m3用甲醛10ml和高锰酸钾5g的标准进行熏蒸。也可采用20%的过氧乙酸10ml(具有挥发性,要随取随用),兑水1L喷洒。24小时后,打开门窗或揭棚膜,通风排气,当菇房(棚)内无刺激性气味时即可将培养料移入菇房(棚)进行播种。
2.2 播种
菇房(棚)经消毒处理无氨臭味后再将培养料移入菇房(棚),上下抖拌混匀,平铺于菇床上,厚度15~20cm,然后用木板轻轻拍平,菇棚和料温降到25℃左右时进行播种。播种前要先用0.1%甲醛溶液或70%的酒精对所用器皿进行消毒处理。
2.2.1穴播:用手在铺好的菇床上挖3~5cm深的穴,穴行距为10cm,每个穴内放蚕豆大小一块菌种,覆上培养料。切记菌种不易全部埋入,要稍露出培养料;然后用木板稍加压实,使菌种和培养料充分接触,以利菌丝的迅速生长。
2.2.2条播:在料层表面挖深3~5cm的沟、沟距10cm,再把菌种均匀播到沟内,覆盖培养料。切记菌种不宜全部遮盖,稍露出料层;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实,整平料面。
2.2.3撒播:直接把菌种的2/3均匀撒播于料层表面,然后用手指或小叉插入培养料中,轻轻抖动料层,使菌种入料3~5cm处,再将剩余的1/3菌种撒播到料表层,用木板轻轻拍打,整平料层即可。
2.3 播后管理
在播后2~3天,要密闭整个菇房(棚),使菇房(棚)温度控制在22~28℃,湿度保持在65%~85%.温度超过28℃时,要适当通风降温;3天后,要适当增加通风量;播后7~10天,要逐渐加大通风量,相对湿度控制在80%左右。当菇房干燥时,可向菇房的墙壁、走道以及空中喷水,以增加空气湿度。如出现以下情况,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。
2.3.1菌丝不萌发。如连续2~3天料温高于33℃,菌种菌丝就会发生"烧死",而不能萌发;料内氨气释放不彻底,菌种受氨气的刺激也不能正常萌发;菇房温度高于30℃,再加之通风不够,菌种块菌丝会因闷热而失去活力,也不能正常萌发。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,如加大菇房通风量,调节料温,彻底释放室房氨臭,必要是仍需喷1%的甲醛溶液,重新进行二次发酵,及时调换菌种进行补种。另外,引起菌种不能萌发的原因还有是否有螨类害虫的咬噬,如有必要,应及时消灭。
2.3.2菌丝不吃料。一般为培养料过干或过湿,或培养料内添加物质过多,营养成分不协调所致。如果是培养料过干引起的,需要喷水来调节;如果培养料过湿,应加大菇房的通风量,散发过多的水分;如果是培养料的养分不协调或某种成分的含量过大引起的,需将培养料用水冲洗,重新堆制。但这样往往会推迟出菇期,影响产量。如培养料偏酸(pH值小于6.5),可用石灰水来调节pH值为6.8~7.5.
2.3.3料内菌丝稀疏。主要原因是培养料的养分较差,前期发酵期间料温不足,再加上未进行后发酵,甚至使用的原料秸秆等在堆料前已发过热,发过霉,使得培养料松散无凝性,养分差。预防方法是提高培养料前发酵的质量,达到高温快熟发酵的要求,最好经过后发酵。
2.3.4料内出现线状菌丝,绒毛菌丝很少。这是培养料配方不当引起的。解决葡萄裂果症的八大方法预防措施是在配料时粪肥要适量,改善培养料内的透气性,堆期不易过长;同时,在料内要打洞,增加通气量,防止厌氧性发酵。培养料内的水分要适宜,增加通风量,以调节湿度,铺料时料层要适当薄些,不宜过厚。
2.4 覆土的选择和处理
2.4.1覆土的选择。取土时,应选土层20cm以下的,需经过12小时烈日曝晒后敲碎,再加入1%~2%的石灰、测定pH调节值6.5~7.0.把经曝晒后的土堆积起来,然后喷0.5%的甲醛或0.05%敌敌畏溶液,用塑料覆盖,熏闷2天后揭去塑料,待药味散完,将处理过的覆土控制含水量在70%左右(手捏成团,掉地即散),备用。
2.4.1覆土前菇房培养料的处理。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,消灭在覆土前,否则覆土后土层就会成为病菌害虫的保护层,难以彻底消灭。切忌在料面喷水。另外还要进行1次(搔菌)处理,即用手轻轻搔动料层,拨平,再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。
2.4.2覆土时间。一般在播后18天左右,当菌丝长至料厚的2/3时进行覆土。
2.4.3覆土。先覆粗土1.5~2cm,用木板轻轻拍平,喷水,要做到勤喷、少喷,连喷3天;在第1次覆土7~10天后,当菌丝爬出覆土层时在覆一层厚1cm细土。3天后适当加大通风量,有利于菌丝爬出。
3 出菇期的管理
3.1 秋菇管理
在覆土后15~20天,要及时喷结菇水,喷水量为平时的2~3倍,以土层吸足水分、不露料为准。一般每1m2喷水1~1.5kg.喷水期间要进行通风,通风量为平时的3~4倍,以后每天也要通风换气。一般一茬喷1次水为宜。菇房内温度要保持在15~20℃,空气相对湿度在85%左右。在喷水期间通风时,待覆土表面和菇面水分稍干时才能关闭通风口,防止菌丝在闷湿环境下衰老和发生病害。
3.2 春菇管理
要使春菇获得高产,除要做好水分管理外,还要抓好早春低温和后期高温的预防工作。在3月上旬日平均温度达10℃时,选择温暖晴朗的天气进行喷水。3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温时高时低,这段时间调水要准,待冷空气一过,气温开始回升时,要马上喷水,促进在适宜的温度下多出菇。在4月中旬高温即将来临前喷重水,充分发挥料床菌丝的出菇潜力,促进出菇,还可在沟道内灌水、养水,使土温维持在15℃左右,创造出菇的有利条件。
4 病虫害防治
菌丝萌发期注意观察有无霉菌发生,主要有绿霉菌和毛霉菌。霉菌轻发生区域,喷1%的石灰水;严重发生区域,每1m2撒石灰粉0.2kg,间隔1~2天后,再喷30%百·二氯异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防治。子实体发育期,注意病害防治,主要是防鬼伞和炭疽病。发现鬼伞要及时清除,以防扩散;炭疽病发生时,可喷施72%农用硫酸链霉菌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防治。 5 采收
当子实体长到标准规定的大小且未成薄菇时,应及时采摘。一般菇盖长到3.5~4cm未成薄菇时采摘。采摘时,菇房温度应在18℃以上。在14℃以下,适当推迟采摘。同时出菇密度大要及早采摘;出菇密度小,适当推迟采摘。在出菇较密或采收前期(1~3潮菇),采摘时先向下稍压,再轻轻旋转采下,避免带动周围小菇,采摘丛菇时,要用小刀分别切下。后茬菇采取直拔。采摘时应随采随切柄,切口平整,不能带有泥根,切柄后的菇应随手放在内壁光滑洁净的硬质容器中。每收完一茬菇后,要适时清除菇床料面上的菇脚、死菇、老菇,并及时填平采摘时留下的凹坑,然后重喷水1次,促使菌丝萌发,扭结成子实体原基。
中国·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
联系电话:024-22511565传真:024-22511565 工作信箱:zglnqyw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