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 中国中小企业家网辽宁站  今天是: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三农十年2 > 详细内容
【粮食作物种植技术】柳河县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
发布时间:2013/12/24  阅读次数:807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柳河县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


       

1 柳河县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

  大小斑病:2012年在柳河县属轻度发生,发生面积0.9万亩次,防治1000亩次;玉米丝黑穗病:2012年轻度发生,发生面积0.3万亩次,防治面积80万亩次;玉米螟:2012年轻度发生,发生50万亩次,防治45万亩次;玉米粘虫:2012年轻度发生,较上年重,特别是二代粘虫,主要原因是一代粘虫回迁阶段无上升气流,导致大量一代粘虫在当地产卵、孵化,并再次对玉米产生危害。2012年发生6万亩次,防治2万亩次;玉米蚜虫:2012年轻度发生,较上年重,发生3万亩次,防治1万亩次;地下害虫:2012年发生2万亩次,较上年轻,防治80万亩次。

  2 加强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

  建立玉米病虫害图谱与预测预报监测点,通过基层县体系改革,农业总站给全县15个乡(镇)配备电脑,便于病虫害图谱的识别与诊断,每个乡(镇)成立病虫监控测预报点,在各农时环节及时发布病虫预报,做好技术指导与科学安全用药。

  3 防治技术

  3.1 农业防控技术

  3.1.1 选用高抗耐病品种 根据柳河县的气候条件和主要病虫危害种类,因地制宜选用高抗耐病品种,尤其2013年春季低温、多雨条件,选用抗病、抗低温的品种,提高玉米抗逆性,减轻病虫害发生。

  3.1.2 降低虫源基数 在4月前彻底清除农田间的玉米秸秆,将剩余秸秆集中烧毁,降低虫源基数,控制玉米螟危害。

  3.1.3 适时播种 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,减少病菌感染机会。

  3.1.4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发现黑粉(穗)病发病株在未散孢前及时割除病株,到地头挖坑深埋,不能喂牲畜,防止通过牲畜粪便再侵染。大(小)斑病发生期,摘除下部病叶,加强通风,控制病害流行。

  3.2 物理防控技术

  3.2.1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控技术 利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、地下害虫等。每盏灯诱捕半径120米,控制面积50亩,每晚8点开灯到次日6点关灯,早上收集虫体,将虫体彻底杀死深埋。

  3.2.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在玉米螟成虫发生期,大田间放置玉米螟性诱剂,每亩放3个盆。选用直径25~30厘米、深8~10厘米的硬质再生塑料盆(绿色最好,其次为蓝色,不要用软质薄盆,防日晒开裂漏水),在盆沿下1厘米处对称钻两个排水孔。盆沿上也对称钻小孔两个(拉铁丝用)。将20号细铁丝(长约40cm)中间拧一小环(挂诱芯用),将大头针穿过性诱芯橡胶塞的小头,针头向凸面,圆球端紧贴凹面,将针头中部折弯,挂在铁丝的小环上,将铁丝横跨在盆口上,固定、拉直,使性诱芯位于盆口中心,并使诱芯的碗口朝下。盆内放一勺洗衣粉(约0.3%)或少量洗涤液,然后注清水至排水孔。调节铁丝高度,使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.5~1.0厘米。将三根竹竿(或木棒)捆成支架,诱盆放在支架上,诱盆高度1~1.5米。大田按每亩3盆布放,玉米地外附近作物或草地诱盆密度加大,玉米地中间少放,地块不大时一般不放。植株高大时,地块中间不放盆,地块较大时,放在走道或空地上。每3日清理一次虫体,并及时调节铁丝高度,保持诱芯底部高出水面0.5~1.0厘米。诱捕器中水位较低时,应及时加水,重新调节诱芯高度。每10天或大雨过后补加一次洗衣粉。诱捕防治时,每45天换1次诱芯。

  3.2.3 诱杀粘虫成虫 在蛾子数量开始增加时用糖醋酒液配成诱杀剂进行诱杀。糖醋酒液配比为糖:醋:酒液:水为3∶4∶1∶2.调匀后加少量杀虫剂。每0.33~0.67ha放置一盆糖醋酒液配成的诱杀剂,盆高出作物约30cm,诱剂保持约3cm 深,每天早晨取出蛾子,白天将盆盖好,傍晚开盖。5~7天换诱剂1次,连续一个月。

  3.2.4 粘虫诱蛾灭卵 从成虫产卵初期开始直到产卵盛末期止,在田间插立稻草把,每亩约10个,稻草把应稍高出作物。每3~5天更换稻草把,把旧的带卵草把带出田地焚毁。

  3.3 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

  柳河县连续多年采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,防治效果显著。每年根据气象、品种等因素进行预测预报,并及时发布最佳防治时期。在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%向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时间,柳河县2012年第一次放蜂时间是7月5日,第二次是7月10日,两次放蜂达到虫口夺粮目的。

  3.4 化学药剂防治技术

  3.4.1 播种期种子与土壤药剂处理 (1)种子处理。选择高效低毒无公害,含克百威、戊唑醇、三唑醇或烯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。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,要用含7%以上的克百威进行种子包衣。(2)土壤处理。在地下害虫重发区在播种前选择用3%辛拌磷颗粒剂,每亩2千克,拦细土40~50千克,播前浅耕时随犁施入垄沟,或随撒犁施于土壤中,防治地下害虫。

  3.4.2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心叶期。用1.5%辛硫磷颗粒剂,每亩1~2千克,加5倍细土或细沙混匀撒入喇叭口。

  3.4.3 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玉米抽雄后,田间发病植株达70%,叶片达20%时,每亩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药防治。

  3.4.4 蚜虫的防治 玉米拔节初期、抽雄初期是防治蚜虫的关键时期,当百株蚜量 2000头,有蚜株率30~40%时,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用48%乐斯本乳油800~1000倍液,进行叶面喷雾防治。

  3.4.5 粘虫的防治 在幼虫3龄期施药效果最好。可用50%辛硫磷1000~1500倍或高效氯氰菊酯20~3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。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中国·辽宁中小企业家网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9号兴华商务会馆4A室
联系电话:024-22511565传真:024-22511565 工作信箱:zglnqyw@foxmail.com